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3 11:03:28  浏览:87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02号




《山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2月10日省人民政府第9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于幼军

二○○七年二月十日



山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山西省行政执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证,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人员依据《山西省行政执法条例》和本办法取得的山西省行政执法证。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监督证,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依据《山西省行政执法检查规定》和本办法取得的山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

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统称为行政执法证件。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确认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核发、使用和管理行政执法证件,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应当坚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加强监督和降低成本的原则。

第五条 行政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资格身份凭证。持证人员在职权

范围内可以依法进行调查、检查或者收集证据,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予以制止、给予

行政处罚或者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执法监督证是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行使行政执法监督权的资格身份凭证。持证人员有

权在职权范围内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第六条 申请行政执法证件应当在统计执法人员,完成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执法职责确定,清理、确认并公布行政执法主体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申请行政执法证件的单位应当是本级人民政府确认并公布的行政执法主体。

第七条 申请行政执法证的人员应当是:

(一)行政机关中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公务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中负有行政执法职责的工作人员;

(三)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中承担行政执法任务的工作人员。

第八条 申请行政执法监督证的人员应当是:

(一)人民政府领导和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

(二)行政执法部门领导和本部门法制机构工作人员;

(三)其他部门从事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人员。

第九条 市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根据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批准后特邀有关方面的人员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并颁发特邀行政执法监督证。

第十条 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应当记录行政执法人员的岗位培训情况,行政执法证件的颁发、审验、补发、换领、注销等情况,作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档案的组成部分。

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持证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为监督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情况提供便利。

第十一条 申请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内容分为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

公共法律知识试题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编制,专业法律知识试题由省直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编制。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采取以下办法:

(一)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省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中央垂直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

(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省直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本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

(三)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县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

法人员的培训。

第十三条 申领行政执法证件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县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审核本部门申领人资格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县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复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批。

(二)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审核本部门申领人资格后报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批。

(三)省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审定本部门申领人资格后,报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批。

(四)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逐级审核、复核、审定申领人资格后,报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批。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经审查符合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确认其行政执法资格,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颁发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证件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加盖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件专用印章。

行政执法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批准,可以制作行政执法胸卡。

行政执法胸卡和行政执法证件的审核注册、暂扣、更换、收回、注销等一并进行。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证件每五年更换一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证件于每年年初进行审核注册。

未经审核注册的,不得继续使用。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委托省垂直管理的省直行政执法部门、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

具备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所属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进行审核注册。

行政执法证件的注册标识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统一印制,分级发放。

行政执法证件的审核注册不收费。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所属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监督检查,记录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执法审核注册材料的组成部分。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部门申请行政执法证件审核注册的,应当向审核注册机关提交本部

门年度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和行政执法人员名单,并上交所属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补发行政执法证件:

(一)行政执法证件遗失的;

(二)行政执法证件损坏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换发行政执法证件:

(一)行政执法部门名称变更的;

(二)行政执法部门合并、分立的;

(三)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种类(执法范围)和执法区域发生变更的。

换发行政执法证件时应当将原证收回。

补发和换发行政执法证件按申领行政执法证件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因调动、辞职、辞退、退休或其他原因离开执法岗位的,所

在单位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应当由本单位的法制机构收回其行政执法证件并上交所属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或者省垂直管理部门法制机构,由其销毁并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予以注销。

第二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执法证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应将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发放行政执法证件的情况及证件式样报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政府法制机构应将其行政执法人员的持证情况纳入本级政府行政执法人员信息系统。

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由本行政执法部门、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或者政府法制机构暂扣、收缴行政执法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行政执法证件徇私舞弊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滥用行政执法证件的;

(三)涂改、买卖、出租、出借行政执法证件的;

(四)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

收缴行政执法证件的机关应当在收缴后逐级向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第二十五条 行政执法部门和政府法制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处分决定机关对主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申领行政执法证件弄虚作假、骗取行政执法证件的;

(二)不按规定将本部门的领证情况报送备案的;

(三)不按规定建立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档案的;

(四)对行政执法证件申领人员的资格审查、审核、复核、审批把关不严出现错误的;

(五)其他违反证件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确认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资格,核发、使用和管理行政执法监督证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1997年2月23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证件的通知》(晋政办发〔1997〕15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建设部办公厅《关于上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下一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的拆迁裁决是否具有行政复议管辖权的请示》的复函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对建设部办公厅《关于上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下一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的拆迁裁决是否具有行政复议管辖权的请示》的复函

(2003年7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文件国法秘函〔2003〕148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部办公厅:

你厅《关于上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下一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的拆迁裁决是否具有行政复议管辖权的请示》(建办法函[2002]549号)收悉。经研究,并商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同意,现函复如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作出的有关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的裁决不服,应当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程序解决。



附:建设部办公厅关于上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下一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的拆迁裁决是否具有行政复议管辖权的请示

(2002年11月26日建办法函[2002]549号)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过程中,一些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我部来函请示关于上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下一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的拆迁裁决是否具有行政复议管辖权的问题。我部认为,拆迁裁决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依法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上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下一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的拆迁裁决依法具有行政复议管辖权。

我部意见当否,请指示。


江西“网络问政”的标本意义

唐时华


  刊载于奥一网、华声在线、新华网江西频道、大河网“天下声音”、江西文明网、星辰在线“湘江评论”、西部网、西部法制网、云南网、彩龙中国网等数十家媒体。

  为落实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关于领导干部要加强网络执政能力的讲话精神,2008年江西文明网推出全国首个《民生博客》,引起了巨大反响,一周来已有53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开通了实名博客,共发表博文289篇,总访问量已突破173200人次,网友留言、评论达4500余条,已成为干群之间交流沟通的权威的互动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其作用正在不断凸显,这也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运用网络。正如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人民网发表文章所说: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是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一个新的公开、透明、即时、海量的信息环境和强大的网络舆论场已经形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进而成为舆论的制造者。舆论的聚合化、实时化、跨地域的发展趋势,大规模、全国性的舆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成为公共事件,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便利、民众的决策参与意愿的加强,也迫切需要我们的政府和官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的作用,积极通过网络这一媒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而促进政府工作的开展。从这个角度来讲,江西“民生博客”的开通无疑具有与时俱进的标本意义。
  但是,反观我们的一些地方的做法,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总结思考的地方:有的领导对网络民意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与媒体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关系不大,只要抓好经济建设工作就可以了;有的领导对网络民意的内涵理解不足,对互联网的传播规律认识不够,还没有树立“网络问政也是政治”的基本观念;有的地方仍停留在“网络问政”是分外之事、多余之举、额外负担的错误认识上,意识不浓,力度不够;有的地方面对负面舆论,引导不力,工作被动,甚至无视漠视负面新闻的消极影响。这些观念的滞后,其实极大地阻碍了政府工作的发展和推进,导致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了解不多,理解不够,甚至产生误解、抱怨和责难。
  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这是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新问题、新任务。作为各级政府和领导,我们已经不能端坐办公室,四平八稳地埋头办公,而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关注网络,创新方式开展工作。我们要学会跳出政府看问题,始终关注网络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始终关注社会矛盾的焦点、热点和难点,贴上去,融进去,沉下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在“网络问政”工作上做到情系百姓、理达天下, 既要拓展工作的广度,又要挖掘工作的深度,力求用自己的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此外,除了对江西“网络问政”本身的叫好之外,我们还有几点期待:一是“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问题,不能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最终不了了之,要将“网络问政”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并真正督促落实;二是“网络问政”的实效性问题,“网络问政”本身只是一个形式,其内核在于政府的工作效能问题,我们必须把各项工作做好抓实,高效透明,这样,我们才有“网络问政”的坦诚、底气和勇气。三是“网络问政”的亲和度问题,如果我们领导的民生博客官气十足,不切实际,空话连篇,这样的“问政”群众往往会避而远之。而像在网络上为本地蜜桔叫卖吆喝的南丰县委书记傅清,脚踏实地,声声所发,皆系民生,这样的博客,想不受民众的欢迎都不行。
  其实,仔细研究江西的“网络问政”问题,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广阔的互联网时代,正确进行“网络问政”,已经成为贴近民众、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新要求,成为考量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政治智慧和行政能力的一项新指标,成为当前执政观念和政治文化的一个新变迁。我们的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在媒体的开放之中处理事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与交流。
网络无边界,公心也无涯。担当责任、放眼未来,唯有满腔担当的勇气,才不会辜负民众沉甸甸的期望!

新闻链接:http://news.jxwmw.cn/system/2009/07/29/010151246_03.shtml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唐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