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关于印发《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14:51:10  浏览:97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印发《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印发《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989年4月21日,劳动部

为了进一步完善待业保险制度,切实加强对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的精神和各地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现发给你们。在国务院没有作出新的规定以前,有关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请按照本办法执行。

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为加强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进一步做好待业保险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待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标准。国营企业按全部职工标准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缴纳,在缴纳所得税前列支;实行企业化管理、领取营业执照、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按照国营企业标准缴纳,在本单位自有资金中开支。
二、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坚持地方统筹的原则。对实施范围以内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务院规定,向当地劳动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足额上缴待业保险基金。
三、待业保险基金由企业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转入所在市、县主管职工待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专户。逾期不交者,从逾期之日起按一定的比例收取滞纳金,并入待业保险基金统筹使用。滞纳金的收取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确定。
四、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后,应按银行最新存款利率计息。对待业保险基金的储备金可采取多种形式的保值,力争增值。但不可用于购买股票、风险投资、长期生产项目和基建投资。
五、职工待业保险基金按《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的项目开支,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年终结余部分存入职工待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专户,转入下年度继续使用。
六、待业救济金的具体发放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条件,在《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七条(一)项规定的幅度内,按职工工龄长短等实际情况,具体划分档次。待业职工领取救济金的最低标准应不低于当地民政部门规定的社会救济标准。
《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二)项所列的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和濒临破产的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在待业期间的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和救济费的发放标准,可以参照当地职工劳动保险有关规定办理;第四项所列的企业辞退的职工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在待业期间的医疗补助费的发放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
七、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在保证用于《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六条(一)、(二)、(三)、(四)、(七)项和留足储备金的前提下,可以用于待业职工的转业训练(包括建立培训设施)和扶持待业职工开展生产自救(包括建立生产自救基地)。有关这两项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原则等,将由劳动部和财政部另行规定。在此之前确需提取使用的,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制定具体使用范围和严格的审报审批制度,并与财政部门协商确定当年不得超过的最高比例。两项费用的使用,必须坚持随用随提,不得预提。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对超出提取比例和使用范围的要严肃处理。
八、对于《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中第六条规定的第(一)、(二)、(三)、(四)和(七)项开支项目,本年度支出大于本年度待业保险基金总收入时,先动用上年结余。仍不够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核批后,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
九、地方劳动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从事职工待业保险工作经费,在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费中列支。管理费主要用于:
(1)职工待业保险工作人员所必须开支的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和离退休人员费用等人员经费。
(2)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用费及业务费。
(3)其他必须费用。
确有必要开支的一次性开办费,另外列支。
管理费提取的具体方法由各地劳动部门与同级财政部门协商确定。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待业保险机构应向其主管部门报送待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经主管部门审查,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劳动部。有关具体财务制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
十一、各地劳动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应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的要求,加强对待业保险基金和待业职工管理工作的领导。制订基金管理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严格财经纪律,认真接受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查。
十二、对全民所有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招收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实行待业保险,其待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标准,按本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的标准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缴纳,分别从行政费和事业费中开支(列“其他费用”科目)。待业保险金的管理、使用、发放等均比照本办法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鹤岗市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鹤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岗市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单位,驻鹤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鹤岗市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鹤岗市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因采煤而沉陷、废弃,经治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价最低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30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6号)、《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划定的沉陷区范围内已将居民迁走后空闲的国有土地和因采煤、采砂造成的沉陷区、已废弃的露天采矿区,采矿废弃物压占的废弃国有土地。

  第三条 上述列入《鹤岗市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利用。各区政府应对本辖区内沉陷区土地进行日常管理,并有权对本辖区乱占滥用、随意圈占土地进行清理,特别是对沉陷区移民、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的土地,对圈占或者私自建设的,要坚决依法收回、拆除违法建筑物。

  第四条 本着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同等条件下,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可优先安排土地所在区使用。

  第五条 利用上述范围内土地需出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准立项文件,并由鹤岗市城乡规划局根据《鹤岗市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总体规划》出具相关规划文件。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国土资源局报请市政府批准后收回土地使用权,解除土地使用合同。

  (一)为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二)为市重点建设工程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

  按照以上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对原土地使用权人应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由有资质的评估部门进行评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集体讨论确认。

  第七条 利用上述范围内土地做为建设用地的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确定土地使用者。

第八条 工业用地参照《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进行用地指标核定;其它建设项目用地参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及其它行业相关指标核定用地面积,确定用地规模。但建筑系数和容积率可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适当放宽,鼓励企业植树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第九条 符合《鹤岗市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规划》的、交通便利的沉陷区土地,经治理后鼓励用于建设用地。

  (一)工业用地:对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废弃地,属一、二类沉陷区的按成交确认价格的30%收取土地出让金或者土地年租金;属三、四类沉陷区的按成交确认价格的40%收取土地出让金或者土地年租金。对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废弃地,属一、二类沉陷区的按成交确认价格的40%收取土地出让金或者土地年租金;属三、四类沉陷区的按成交确认价格的50%收取土地出让金或者土地年租金。

  (二)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用地:使用一、二类沉陷区土地,土地出让金按成交确认价格全额上缴市财政部门后,市政府按成交价50%给予土地使用者投入,用于治理沉陷区土地补偿;使用三、四类沉陷区土地,土地出让金按成交确认价格全额上缴市财政部门后,市政府按成交价的40%给予土地使用者投入,用于治理沉陷区土地补偿。

  (三)对于我市确定的重点项目、高新技术项目采取经市长办公会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土地出让金或者土地年租金收取及投入方式。

  原有深陷区企事业等单位用地,因前期没有矿山环境治理投入,需要缴纳土地年租金的,按照市政府新颁布的基准地价执行。

  按照上述(一)、(二)、(三)项履行用地审批手续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按土地用途、年期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土地登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批准方式以租赁为主,一般以5年租赁期为宜。以出让方式供地的,一般使用期应控制在10年左右,也可根据企业要求适当延长使用期限,但最多不超过20年。

  (四)《鹤岗市沉陷区土地利用规划》确定为非建设用地的、交通不便利、较偏僻的沉陷区土地,本着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方针,用于发展林业、农业、牧业。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安排林地、畜禽饲养、设施农业等用地。对于1宗地只有1个用地单位或个人申请用地的,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对于1宗地有2个以上用地单位或者个人申请用地的,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确定土地使用者。

  按照上述第(四)项履行用地审批手续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标定土地用途和使用年期,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

  (五)用地单位按照上述第(四)项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若改变原批准用途,必须经市城乡规划部门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意,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补交土地出让金。改为工业用地的,补交土地出让金或者土地年租金标准除按本条(一)项规定执行外,要加收10个百分点;改为商服等经营性用地的,补交土地出让金标准除按本条(二)项规定执行外,市政府给予投入治理沉陷区的补偿标准降低10个百分点。

  按照第(五)项规定交齐土地出让金的建设用地,经验收合格后,按照新的土地用途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土地登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十条 地上剩余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动迁由用地单位自行负责。

第十一条 审批程序。

  审批程序可比照其它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办理,但必须由有资质的地质灾害评估机构对拟使用地块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经过处理后可利用的土地,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科学设计,确定抗变形处理方案,由用地单位出具因地质原因引起的损失由其自行负责的承诺。

  第十二条 本文件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发生抵触时,以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为准。国家、省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时,执行新的规定。

  第十三条 本文件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等


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2]1549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文化厅(局)、林业厅(局)、文物局:
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研究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增进国家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规划》的编制实施,对于统筹加强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类型遗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在确保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切实发挥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附件:一、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2tz/W020121228595660693061.pdf
     二、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储备库总表(不发地方)
     三、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储备库分表(分发地方)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 土 资 源 部
环 境 保 护 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  化  部
国 家 林 业 局
国 家 文 物 局
二○一二年六月一日